close

「富爸爸、窮爸爸」或許你沒看過,但相信你應該聽過這本暢銷書... ...

本書作者Kyosaki會致富出書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那傢伙從小就是個滿腦子都是掙錢的「生意郎」。怎麼說呢?Kyosaki十五歲時便說:「如果老師告訴我死青蛙能夠讓我致富,那麼,我就樂意去解剖數以千計青蛙。」是的,他在還是15歲時便因為課堂沒教賺錢的事,而感到乏味、脫離現實,當然老師回答小Kyosaki說:「孩子呀,你要好好讀書,以便將來找一份穩定又好的工作。」這樣毫無創意的回覆,也難怪小Kyosaki不買帳。如果我是那老師,我肯定會和小Kyosaki說:「孩子呀,解剖青蛙是為了煮三杯雞來吃追求學習,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知識,不光光只有賺錢而已呦>_*。」(好像也不是很有創意喔= =a)

時間放到現在,總有奇招的中華民國教育部打算要將理財教育編入未來國中小之教材之中,甚至計畫聯招加考,我猜若是Kyosaki知道,相信他必定會舉雙手贊成吧,然後稱讚這是中華民國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其實,我個人亦是頗為贊同地,不過對於教育部目前的政策走向卻抱持著一些憂慮與懷疑,這些憂慮與懷疑部分便如DPP大佬蔡阿榮所言,

蔡阿佬如此說道:「所謂理財:牽涉到了對金錢的價值判斷。... .... 不參與投資、股票或基金買賣等所謂理財行為的國民
大有人在,他們用著他們辛勤的所得,過著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建構自己的信念與追逐自我的理想,其樂融融,這是屬於他們的金錢價值判斷。.... ... 對個人金錢價值觀進行是非的批判,輕則造成社會唯利是圖之風興起,重則嚴重敗壞台灣善良純樸之社會風氣,所謂笑貧不笑娼的價值觀將盛行於世。... ...」

沒錯,「金錢教育」乃牽涉極重之價值觀成分,正如傳統美德之一的「儲蓄」在時下社會已經經由科學的方法證實了並不一定是最佳的理財之道,某種程度甚至有害經濟發展,所以說教材如稍有閃失將會誤人子弟一生阿!因此,我們應該教授哪些理財知識?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教授?我們又應該在國小、國中還是高中開始教授呢?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可不慎。

就現階段政策走向來看,我有下例兩項疑慮:

第一、教授之形式。雖然說教育部對奇招要怎麼出還沒有詳盡說明內容,不過根據「計畫要加入聯考部分」之說法,我猜八九不離十還是老調重彈,編列一套公定本、規定教授細則、授課時數、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背、考試考填空、是非或選擇等等,老實說我相當懷疑這種方法能有多大效用,真的能讓孩子們體會什麼是「價值」嗎!?倘若如此那便只是再次凸顯台灣缺乏創意以及對多元價值的忽略,我們還是在迷信、告訴小孩子那一套:「孩子呀,讀書是為了升學,不用問是非對錯,不用思考,記住和升學有關的就好了。」或是「喏,你看小華都考不好,他以後一定不會理財,他的金錢價值觀有問題,以後他要怎麼辦!?還是小明好,考試都寫對了,他的價值觀最好,品行優良。」然後我們對小孩子的學習程度還是一無所知,甚至會不會造成學生一股崇拜金錢遊戲的風氣也是未知。用分數去評斷一個人的「金錢使用能力」是相當不恰當的,經濟學有說不同人有不同風險偏好程度,你能說小華認為儲蓄就是比投資股票來得好有錯嗎!?另外,透過非課本的教學方式,如課堂大富翁遊戲、工讀遊戲、讓學生自由發表於金錢之看法,再加以引導等等,相信都會比「這考試會考」來得更加引人入勝,更能瞭解學生學習程度。

其次、從國小開始教起真的適合嗎!?的確,現在小孩早熟,但是仔細想想早熟真是件好事嗎?小孩不是應該天真浪漫嗎?早熟的摩登小孩是否代表功利、現實已漸漸侵入脆弱的國家幼苗呢?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我想夠了,理財教育夠了,小學應該是個無憂無慮的年紀,應該是個創造力蓬勃的年紀,應該是個好奇心滿滿的年紀,應該是個該學習多元價值的年紀,失去歡笑的小學生已經夠可憐了,每天背著大書包上下學,現在還要面對你會不會理財這一項考驗,我光想就頭痛了,況且,小學生若會濫用金錢、會培養出偏差金錢觀念,也是父母教出來的,還沒賺錢的他們,錢還不是來自父母,所以說與其教小孩,不如教育一下父母吧,不要再讓早熟的小孩更功利了,只怕還沒建立正確金錢觀,就先教會笑貧不笑娼了。

現在的小孩要考的已經很多了,請不要再隨意加重他們的負擔了,若怕升學考試妨礙老師教學意願,或許可以嘗試將課程安排在升學壓迫較小的國一和國二,量不一定要多,重要的是確保學生確實有學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錢不是唯一」、「有借有還」等等道理,啟發學生金錢的看法,而不是一無所知、懵懵懂懂,循序漸進,該是什麼樣的年紀,學什麼樣程度的理財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xbrush 的頭像
    Foxbrush

    Foxbrush

    Foxbru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